Midnight Sunrise in Sriharikota, India | ISRO launched 36 Oneweb broadband satellites on the GSLVMK3 rocket!
by u/Spacey42069 in interestingasfuck
GSLV Mk III:印度军民企业值得更多
商业企业或其他国有企业的进入有助于增强印度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的能力
2022 年 10 月 21 日,36 颗 OneWeb 卫星从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 Mark-III (GSLV Mk III) 上发射升空,致力于提供宽带互联网服务。这次发射在整个印度引起了兴奋。然而,最新的 GSLV Mk III 任务根本没有可信的理由引发如此欢乐的庆祝活动。首先,使用 GSLV Mk-III 在 OneWeb 有效载荷的最后阶段使用 ISRO 低温发动机发射和注入大约 600 公里的圆形近地轨道 (LEO) 最终是一个小壮举。其次,这只是 GSLV MkIII 的第三次成功发射,现在称为运载火箭 Mark-3 (LVM-3),它早些时候发射了大约 4 吨的有效载荷,作为 Chandrayaan-2 登月任务的一部分,在此之前成功发射GSAT-19 卫星于 2017 年进入 GTO。对 ISRO 的 LVM-3 的更大考验是完成更多成功的发射,不仅是向 LEO,而且是向地球转移轨道 (GTO) 的通信卫星。满足这一要求是印度航天局面临的主要挑战。更一般地说,ISRO 已经进行了 10 次 GSLV 发射,这当然是与 LVM-3 截然不同的运载火箭。印度在 GSLV 方面的总体努力记录非常不完整。后者在 14 次发射中有 4 次失败,在 10 次成功发射中,前两次主要是携带实验卫星有效载荷的开发飞行。这些开发中的第一次发射发生在 21 年前,但 ISRO 尚未完全和令人信服地掌握这种发射技术。
对 ISRO 的 LVM-3 的更大考验是完成更成功的发射,不仅是向 LEO,而且是向 Geo Transfer Orbit (GTO) 的通信卫星。
ISRO 已经开始着手 GSLV 的开发,尤其是其低温上级,并逐步改进其有效载荷发射能力。尽管进行了多年的投资,但运载火箭仍处于起步阶段,其运载和将更重的有效载荷送入高地球轨道并取得持续成功的能力仍然是一个遥远的目标。当法国制造的用于发射印度航天局更大卫星有效载荷的阿里安重型火箭很好地满足了印度的需求时,人们可能会忽视发展 GSLV 能力的紧迫性。然而,从长远来看,依赖法国重型航天运载火箭既不能满足印度的国防、民用和商业需求,也不能满足印度主要航天局的愿望,印度航天局未来将进行无人和载人登月任务以及深空任务。
GSLV 进展缓慢
成功地将重型有效载荷发射到重达数吨的高地球轨道具有军事优势。最新的例子是 SpaceX 的猎鹰重型火箭。抛开猎鹰重型运载火箭无论如何都难以与印度匹敌,即使是中国的长征运载火箭,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也难以匹敌。中国的长征系列是中国在地球同步运载火箭研制方面比印度进步更快的可见示范和范例。中华民国 (PRC) 从 1970 年首次发射卫星到 1984 年 4 月发射第一颗地球静止卫星大约用了 14 年,此后又向 GTO 发射了多颗重型卫星。一个因素是印度航天发射行业内缺乏竞争,尽管近年来出现了新生的航天启动生态系统,例如最近发射的名为 Vikram-S 的亚轨道火箭,其有效载荷插入低倾角位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斯里哈里科塔航天港的海得拉巴太空初创公司 Skyroot 建造的轨道明显表明,开发独立 GSLV 能力的时间已经拖得太久了。拥有能够可靠地发射国家安全或国防卫星的独立地球同步发射能力,可以在需要时灵活和快速地发射大型有效载荷。航天部门的私营企业应在增强印度航天运载火箭技术能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航天领域的商业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印度必须寻求效仿,美国 2022 年国防战略强调指出:“我们将在优先领域加强与私营部门的合作,特别是与商业航天工业,利用其技术进步和创业精神来实现新功能。”
航天部门的私营企业应在增强印度航天运载火箭技术能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利用印度私营部门的活力在印度仍处于初级阶段。即使我们否认运载火箭开发领域竞争的重要性,ISRO 在 GSLV 方面的开发工作也非常缓慢,尤其是与中国航天计划相比。毕竟,连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都是由国有企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发和运营的,ISRO为什么要参与竞争呢?唯恐我们忘记在中国运载火箭计划中也存在竞争。例如,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SAST)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CALT)都在竞相生产长征系列航天火箭。 SAST 和 CALT 都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CASC) 的一部分,后者是中国的主要航天承包商。然而,尽管 ISRO 也是一家国有企业,并且是印度太空计划太空运载火箭技术的主要开发商,但它未能与中国同行匹敌或效仿,因为它没有面临来自任何其他国有太空研究机构的竞争和开发 (R&D) 或制造实体,使其重型运载火箭计划成为开放式的。印度航天局重型运载火箭的冰川发展轨迹旨在将 4-5 吨及以上的有效载荷发射和注入地球转移轨道 (GTO),这仍然是太空计划中的一个漏洞。而中国的 LM 5 可以并且已经在 GTO 中放置了 14,000 公斤的有效载荷。 LM 5B 帮助中国执行了天问一号行星际任务和嫦娥五号月球样本返回任务。
除了国家安全和国防当务之急,ISRO 的月球和火星任务以及长期的深空任务都需要强大的火箭,这使得它们的发展变得更加紧迫。